一、《中國青年運動一百年》
作者:胡獻忠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起點,記述百年來中國青年圍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歷史主線,生動展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青年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前赴后繼的奮斗歷程,探討中國青年運動由自發到自覺的客觀必然性,揭示青年與國家、青年與社會互動關系的生成與演進。
全書包含時代背景、黨的領導、團的組織、青年參與、邏輯分析五個方面的內容,框架結構清晰、史料信息翔實、表達方式新穎,較為完整地梳理和總結了中國青年運動的發展歷史和發展規律,對于團干部知史鑒今、提高意識形態工作和群眾工作本領,對于廣大團員青年讀史明今,自覺堅持黨的領導,聽黨話、跟黨走,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具有促進作用。
二、《土地制度與中國發展》
作者:劉守英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中國過去40年經濟高速增長的奇跡,是和土地制度安排與變革有很大關系的。獨特的土地制度與變革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和結構變革的發動機。本書作者通過抵近真實世界的一手調查,直接參與國家和地方土地制度改革試驗,了解到中國土地制度的基本特征、制度運行中的問題,以及土地制度作用于經濟發展的典型事實,給出了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解決方案和實施機制。
在下一個經濟發展階段,隨著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以地謀發展的模式走不通了,經濟增長將更多地依靠生產力提升和創新來驅動,土地制度改革將成為我們能否利用好下一輪發展機遇期,促進國力再上一個臺階的關鍵。
三、《以史為鑒:中華文明的演進與選擇》
作者:金沖及、孫正聿、劉慶柱等
出版社: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化的根基,是維系全世界華人的精神紐帶,也是中國文化創新的寶藏。
本書以中華文明的演進和發展為主軸,重點突出,抓綱舉目。從中華文明五千年不斷裂的考古探源和嚴謹論證,到傳統中國政治實踐中有關國家治理和反腐實踐的現代啟示,再到近代“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來清朝統治的注定滅亡,以及辛亥革命爆發和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選擇,最終,回歸到以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幫助讀者讀懂、讀通、讀透中華文明的厚重歷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題中之義。
四、《為什么是東周》
作者:任志剛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馮友蘭說:中國之文化,至周而具規模。
東周時代,涌現出諸子百家爭鳴的人文奇觀,諸多令人心儀的故事和傳說流傳至今,這是中國思想史上璀璨耀眼的部分,那些被稱為“子”的思想家在這個時期集中涌現。正是這個波瀾壯闊、大氣磅礴、英雄輩出的時代奠定了中國人的文化基因,為中華文明貢獻了無與倫比的精神內核。其后兩千年中國社會發生的人和事,只是在此基礎上的延伸。本書不是考古研究,而是東周時期的系列故事趣讀,分春秋篇、吳越春秋篇、戰國篇,將五百年浩瀚東周無數古圣先賢、英雄豪杰和普羅大眾傾情演繹的故事,精彩紛呈的細節、瞬間,層出疊見的定型的文化符號呈現給大家,運用通俗的語言、簡單的脈絡、有趣的插圖幫助讀者理清東周這段錯綜復雜的人文大雜燴。
五、《中國的智慧》
作者:樓宇烈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本書從中西方文化比較,中華文化的智慧,中國人的價值觀念,中華文化、世界共享等多角度出發,勾勒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面貌和核心要義,如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儒釋道三家的智慧、中醫的直覺智慧、中國人的藝術世界、中國傳統文化的生生之學,等等,生動詮釋了醇厚中和的中華文化氣象。
六、《大地中國》
作者:韓茂莉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大地中國》在空間維度、時間維度和社會維度的多向展開,讓讀者明白所有的歷史人物必有其地理舞臺,所有地理因素都是決定歷史走向的重要條件。
七、《讀是一種幸福》
作者:梁曉聲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本書談讀書與人生之路的經典散文,文字真誠質樸、幽默溫暖,作家的筆在堅與柔之間變換,從心態上精神上感情上緊貼大眾。全書有3輯,45篇文章。輯一為“書中歲月長”,主要講述書籍對作者生命“底色”的影響、讀書的思考與寫作的感悟。讀書有什么方法,寫作有哪些“竅門”與“規律”,皆可從中獲得啟發;輯二為“安頓好內心”,青少年、中年人該如何安頓好內心,作者是如何面對困境的,積極之人生當如何,人生的意義是什么,看他人之人生觀,也是在向內找到真實的自己;輯三為“情深人世間”,作者對親人、友鄰、陌生人的摯愛,關于父父子子、愛情婚姻、焦慮孤獨的思考,浸潤于人間煙火處的情愫與胸懷格外打動人心。
八、《戰火中的青春》
作者:周宇 楊宏等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
這套書由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騰訊影業、潤禾文化聯合出品,講述了硝煙彌漫下,一群鐵骨錚錚的熱血青年,不畏槍林彈雨,不懼艱難困苦,歷經重重嚴峻考驗,堅定科學救國的信念,成為國家杰出人才的故事。它重現了1937年至1946年,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昆明臨時合并共建的西南聯大歷史、授課情況全景,表現了抗戰時期的青年學子、知識分子文化抗戰、自強不息的風骨,展現了年輕學子的堅毅人格與責任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