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一卷、第二卷,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2022年5月。
這兩卷外交演講集收入習近平同志2013年3月至2021年11月期間在國際場合的演講、講話、致辭、發言等136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以大國領袖的全球視野和使命擔當,在一系列國際場合發表演講、講話等,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為新時代中國同各國關系的發展提供了戰略引領。這些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內容,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進和完善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讓群眾過上好日子——習近平正定足跡》《閩山閩水物華新——習近平福建足跡》《干在實處 勇立潮頭——習近平浙江足跡》《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習近平上海足跡》,由中共中央宣傳部統籌指導,河北、福建、浙江、上海四省(市)黨委宣傳部組織編寫,人民出版社分別會同河北、福建、浙江、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22年6月。
這四部圖書聚焦習近平同志領導和推動地方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回顧習近平同志胸懷全局、著眼長遠、心系民生、求真務實、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的施政實踐,全面生動呈現習近平同志的信仰追求、為民情懷、思維方法、品格風范和非凡業績。四部圖書的出版發行,有利于廣大干部群眾深入了解習近平同志從基層領導干部一步步成長為黨的總書記和人民領袖的奮斗歷程,有利于更好體悟習近平同志謀劃和推動改革發展的政治智慧和遠見卓識,有利于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的認識和理解,為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在新時代偉大實踐中更好擔當作為提供了鮮活樣本和學習典范,具有重要歷史文獻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
三、《一篇讀罷頭飛雪,重讀馬克思》,韓毓海著,中信出版集團出版,2014年3月。
本書從現代資本與金融革命的問題出發,結合中國及世界社會政治與經濟革命的漫長歷史,重新敘述了馬克思主義學說,以歷史唯物主義方法,探尋中國千年興衰的動因,并就當今世界經濟危機、中國金融改革進行了發人深省的思考。作者用平實、生動甚至略帶犀利的筆觸,援引馬克思著作中的精彩部分,充分解讀了馬克思對當今世界社會發展趨勢以及經濟危機的成功預測和判斷。針對馬克思的三部作品《資本論》《法蘭西內戰》和《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作者引導讀者沿著馬克思的足跡解讀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貨幣、債務、道德、信用等,并反思馬克思對上述問題的剖析有哪些現實指導意義,從而鞭策現代人要想看懂并解決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問題,就要回歸馬克思。
四、《脈動中國:許紀霖的50堂傳統文化課》,許紀霖著,上海三聯書店出版,2021年3月。
本書所展示的是一張整體性的中國文化認知地圖。從縱向的時間脈絡來說,講的是中國文化的過去、現代和將來。從當下的問題意識反思中國文化的過去,從文化的傳統展望中華民族的未來。從橫向的空間結構來說,提供了一個打通千年歷史、站在高處俯瞰中國文化的系統性框架,揭秘中國人的道德心靈秩序和社會政治秩序。在這一張中國文化認知地圖上,全書依次有——甲部(核心結構“儒家”)、乙部(互補結構“儒、道、法、墨”)、丙部(信仰結構“儒、道、佛三教”)、丁部(政治結構“周秦之變與宋元之變”)、戊部(社會結構“江湖”等)、己部(總體結構“共同體”等),前有導論部(“留在我們血脈里的傳統”),最后是結論部(“中國文化的未來在哪里”)。五千年的中國,處于同一條文化的生命線上,把握了這個民族的深層結構,也認識了你自己——作為中國人的文化基因。
五、《全球金融體系:危機與變革》,黃海洲著,中信出版集團出版,2019年1月。
本書收錄了黃海洲博士近年來的研究成果。作為既有深厚理論功底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學者,他力圖遵循學術、政策及投資策略的研究框架,從國際與歷史比較的視角出發,對近年有關全球金融體系演化、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和全球資本市場趨勢的重大議題展開全面闡述。本書尤其著墨于對全球金融危機背后深層次制度、歷史因素和復雜市場博弈的思考,深入分析全球貨幣體系開啟第三次尋錨帶來的重大調整,系統梳理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再平衡格局,著重研究全球資本市場的博弈規律和趨勢形成,以期為政府決策、經濟研究和投資管理人士提供有關全球金融體系、全球經濟發展和全球資產投資的深度分析和建議。
六、《深度學習》,[美]特倫斯·謝諾夫斯基著,姜悅兵譯,中信出版集團出版,2019年2月。
本書作者是全球人工智能十大科學家之一、深度學習先驅及奠基者,他和一眾開拓者利用大數據和不斷增強的計算能力,終于在神經網絡算法上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人工智能井噴式發展。作為深度學習領域的通識作品,本書通過3個部分全景展現了深度學習的發展、演變與應用,首次以親歷者視角回溯了深度學習浪潮在過去60年間的發展脈絡與人工智能的螺旋上升,并前瞻性地預測了智能時代的商業圖景。
七、《大一統與儒家思想》,楊向奎著,北京出版社出版,2011年6月。
作品從公羊學談起,系統地介紹了中華民族大一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尤其解析了與儒家思想的密切關系,是從一個角度切入中國思想史的經典作品。如作者所言“大一統倡自《公羊》,……千百年來深入人心,變成我國民族間之凝聚力?!迥瑵M朝滿野講《公羊》,因而促進了變法維新運動?!北緯鴰ьI讀者上下三千年,縱橫華夏九州,領略融合于華夏,承繼自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凝聚力。
八、《警世通言》,馮夢龍著,岳麓書社出版,2019年5月。
本書是明代著名通俗文學家馮夢龍“三言”中的第二部,以婚姻愛情為主題的話本小說居多,表現出深刻的思想內涵和高超的藝術技巧,讓人耳目一新。尤其可貴的是,書中塑造了一批個性鮮明的婦女形象,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有喜劇也有悲劇,折射人情世態,發人深省。